有兴趣想知道更到的人不妨观看Mel Gibson执导的动感影片《亚波卡猎逃》(Apocalypto)(上映于2007),你或许就可以从影片中了解当时的情况。听说这电影请了著名的考古和玛雅学家当顾问并协助执导此片,没有太偏离历史,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可靠性。这里要先声明,这电影充满血腥味,很多镜头都惨不忍睹,尤其是那活人当祭品的情节,真的非常残暴!还有,这影片主要以玛雅语拍摄,所以必须依靠字幕来了解故事。
〈待续〉

继续往里头走,经过一段树林小路后,印入眼帘的就是蔚为壮观的玛雅金字塔,即卡斯蒂略金字塔(El Castillo),又被玛雅人称为库库尔坎金字塔(Kukulcan pyramid)或羽蛇神金字塔(Serpent pyramid)。这是玛雅文明里最具代表性的神殿,据说羽蛇神是玛雅人信奉的保护神,祂象征死亡和重生。这金字塔建造于11至13世纪之间 (1000-1200 AD) ,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它不只是作为祭祀的神殿,玛雅人也把它当成日历。金字塔的地基为平稳的正方形,四面结构对称工整,各面朝向东西南北,并皆有一道相等梯数的阶级直达顶端的神殿。如果你细算金字塔四面的楼梯,你会发现它们都是91阶级,再加上金字塔顶端的神庙算成一阶,那么总共就365阶(4x91+1),即一年的天数。玛雅人把每一阶当成玛雅日历‘哈布历’(Haab)的每一天。这个历法和我们现在通用的公历(Gregorian calendar) 是一样的,与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的时间相符。

另外一个算法是:由于中间的阶梯把这9层分为两半而形成了18个层面,这代表着玛雅日历中的18个月份。他们的一个月里有20天,再加上5天的节庆祭拜日/禁忌日后,恰好相等于一年365天 (18x20+5) 。想不到这金字塔的结构组成是有历法的意含,当时的玛雅人真的很用心,竟然想到要用石头砌成他们的玛雅历法!除了对天文方面的重视,考古学也证明了玛雅人在数学方面的造诣很高,他们采用的20个位计算法就只是通过手指和脚趾,就能计算出庞大的数字体系。据说,0这个数字的概念也是他们最先应用的。
这金字塔一共有9层,与玛雅的宇宙观 (Universe outlook) 相呼应。他们相信人死后要经过9层地府才能升天,这与玛雅人必须爬9层金字塔才能到达顶端的神殿的意思是一样的。听导游说以前游客可以爬梯登上顶层的神殿参观,后来因为有游客从金字塔坠下,处于安全考量,自2006年起金字塔就被围起来,游客只可以远观而无法攻顶了。我觉得这也是对的,与此同时也可以保护古迹,以避免人为的破坏。
值得一提的是:金字塔每个面上的52块有雕刻图案的石板代表玛雅的52年轮回历法(Calendar round),玛雅人当52年为一个太阳纪,每当新轮回开始就要修建金字塔,即在原来的金字塔外面再加盖多一层。他们也认为每一个太阳纪的来临都会有灾难发生。至今,地球已经经历过4个太阳纪,而下一个太阳纪会是在今年的12月21日,也就是所谓的‘玛雅语言:2012世界末日’。2012年最终的结果是什么,大家就拭目以待吧!
〈待续〉
梅里达的单向街道,房屋与街道的间隔其实不大
蒙特霍大道(Paseo de Montejo)—又被誉为尤卡坦的‘香舍丽榭大街(Champs-Elysees)’,这里有很多欧式的豪华别墅,与梅里达城里的一些平民屋形成强烈的对比。这里也很绿化,可以看到树荫成行。(注:蒙特霍(Montejo)是16世纪时期,西班牙统治者的名称,梅里达城里有街道和建筑物以他的名字命名。)
这种马拉车叫calesas,是梅里达古时候最有利的交通工具。如今,乘坐马车观光成为了梅里达的旅游项目之一。一面坐着马车游梅里达殖民城,一面听着马蹄在石板路嘀嗒嘀嗒地响,别有一番滋味!
位于蒙特霍大道旁的人类学博物馆(Museo de Antropologia)值得参观!入门票46比索,早上8时至下午5时营业,星期一休息。
市中心的大广场 (Plaza Grande),四周可以看到西班牙殖民时期留下的建筑物。这里是当地居民休闲的好去处,可以在树下乘凉聊天。
广场的游客咨询站,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会讲英语(拍照的时候,他刚好躲在一旁)。
大广场在夜幕降临之时,很多大排档开始营业,这里就更加热闹了!有时候也有舞蹈或歌唱表演,节目表可以上尤卡坦州的官方网站搜寻(http://www.yucatantoday.com/en/events)。
双塔顶天主教教堂 (Cathedral de San Ildefonso),为尤卡坦州最大的教堂(墨西哥人大多数信奉天主教),亦是北美州最古老的教堂。梅里达原来是一座玛雅古城,据说这座教堂就是16世纪时玛雅建筑拆毁后的石料筑造的。
夜间的双塔顶天主教教堂
买给女儿的裙子—这是用我‘半咸不淡’的西班牙语,成功在市集杀价的战利品。Made in Mexico!